3/17/2013

受害者或加害者~巧克力戰爭


點此到讀冊TAAZE購買

「他們宰了他。」他們,的確宰了他。


    一開始,是為了服膺守夜會,傑瑞拒絕義賣巧克力,然而,儘管任務結束,他仍舊拒絕參與這項學校傳統。一度,他成為無視守夜會命令、不甩雷恩修士眼神的校園英雄,然而,結局並不符合一貫邪不勝正、小蝦米扳倒大鯨魚的預期,他被痛打了一頓,讓他體悟到現實:「別人都說,你該盡你的本分,但他們其實不是那個意思。他們不希望你盡本分做好你的事,除非那件事也恰好是他們的事。」而這一切,全在守夜會首腦亞奇的掌握中,也是校方代理人雷恩修士所樂見的。

    這一點也不是個巧克力般甜蜜的故事,也不是像印象中的戰爭,血腥卻捍衛正義。對周圍環境感到挫折卻仍想做自己的傑瑞、受到良心折磨的羅花生、敢怒不敢言的歐比
、輕易被鼓動利用的混混愛彌兒等等。而最經典、最複雜的角色,莫過於玩弄全校於股掌間,自視甚高腹黑狡詐的亞奇,以及濫用職權,威脅學生,演技一流的教師雷恩修士。明明巧克力義賣活動另有隱情、守夜會勢力龐大,如此的顯而易見之事,大夥兒卻一同視而不見,當作不知情,不承認,就這麼默不作聲,服從命令,成為共犯的一份子。

    選擇,是書中的重大議題之一。傑瑞面對的抉擇是為了順利的校園生活,同意販賣巧克力,或者是堅決不賣,忍受惡意的騷擾和攻擊。一開始的拒賣,可說是迫於守夜會的淫威之下,然而其後的拒絕,反倒讓人不甚明白他是出自怎麼樣的心理:他質疑自己,暗罵自己,對外,則是說「美國是個自由的國家。」然而他真得是這樣想的嗎?第二十六章的心理描寫讓讀者接近了他一些:「我的名字叫傑瑞‧雷諾,我不要賣巧克力。」,如此的宣言,似乎將拒賣與尊嚴榮耀、自我意識連結在一起。他堅定心意,「往前邁了一步,打破了他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循規蹈矩的生活。」放棄堅持很簡單,但是只要一放棄,就什麼都沒了,包括立場以及「自己」,所以儘管被毆打,被惡搞,被排擠,他仍舊做著自己決定的事。這讓我聯想到莎士比亞戲劇《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台詞:「To be or not to be, it is a big question.」。同樣是面對守夜會脅迫,羅花生完成了守夜會任務卻讓自己永遠不再快樂;卡羅尼為了讓雷恩修士改掉他的F,對赤裸裸的威脅做出妥協;身為守夜會的智囊,亞奇要不斷的出點子折磨人,不能犯一點失誤……,在他們看來,事態別無選擇,就是得要這麼做,但果真如此嗎?

    故事中不避諱的出現手淫、意淫、打手槍等描寫,實在是大膽又貼近的描寫青少年生理,而多與「罪惡感」連結的這些行為,一次次的出現也讓人不禁揣想其深意。如此的生理衝動是正常的,然而卻因為污名,因為宗教,而讓人打從心底抵斥,自覺污穢、變態,如同「追尋自己」、「認同自己」本是一件多麼正常的事,卻因為大環境的輕蔑,群體的不允許,而被消滅,被殘害。
   
「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是被害人,一種是加害者。」,亞奇靠腦袋,愛彌兒靠暴力,他們自以為站在加害人的高度,可以輕易的玩弄別人的人生,而新生,還有那些不說話、不反抗的人,理應就是他們的消遣,他們的玩具,認份的做被害人。不過作者安排了顛覆的角色──流浪漢出現。游移不定,世理難容,代表的即是框架之外的解構。「你錯過太多了。」他喊向傑瑞的一句話,為文本埋下未爆彈,誘發傑瑞及讀者對日常生活的檢討。在他的解構之下,被害者、加害者的角色分派也不再是那麼的非此即彼、理所當然。

    最後的結局讓人失望也讓人讚嘆。沒有正義的角色出現阻止惡行(賈寂思修士畢竟「力道太小,來得太慢」);可能的奇蹟沒有出現(黑盒子中真的有黑骰子嗎?);藏鏡人如雷恩修士及亞奇也沒有被制裁,受到懲罰;而傑瑞則是被痛打,思想大逆轉地「被宰了」。當他被現實同化,當他出拳打向愛彌兒甚至感覺自己的興奮之時,當他不再信仰自己,體悟到放棄之時,就是他「長大」的時候。他沒有撼動宇宙,他撼動的,是讀者的心。被宰了,這就是現實。沒有超人般的英雄挺身而出,沒有絕對的正義天理昭彰,有的只有自己一個人,不斷地屈服,不斷的苟且,不斷的妥協,不斷的敷衍,如同我們每一個人的每一天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光臨~如果我的文字有觸動你的話,歡迎留言分享

最新精選

殘酷物語——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青年們

這部 2018 年的 NHK 紀錄片以深圳的「三和大神」為觀察對象,挖掘遊走在人力市場的日薪青年的處境。在科技、進步、機會多等印象的背後,這個城市裡還有這麼一群年輕人離鄉背井浮潛其中,他們對食宿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