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6/2025

第3個月成果追蹤及分析:平均20.22

親愛的我自己,今天是202537日,因為8號放假且2月底有幾天出國去了,反正不會是一整個完整的月,因此就提前進行檢討吧。本次還包括季檢討,也就是包含「每日復盤v2」的分析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一個月的數值、過程及目標設定的觀察,並進一步思考怎麼改進吧!



一、事實面:最高分及最低分的前五名項目及其原因

最高分的前五名是:休閒時間不開漫畫或小說(100%),飯後站立五分鐘(100%),吃飯前先喝水或喝湯(94%),起床慢慢喝完溫水(94%),不喝甜湯或飲料(89%),晚上6點前吃完晚餐(89%)

最低分的前五名是:聽到鬧鐘後5分鐘起床(13%),下班後去散步至少3圈或健身房30分鐘(13%),讚美1個人(23%),聽到鬧鐘後5分鐘內起床(23%),晚餐配佛經或稍後觀看(26%)為副業專注1小時(26%)

根據高分前五名,看來「飯後站立五分鐘」和「休閒時間不開漫畫或小說」已經有養成習慣了,可以考慮刪掉。「不喝甜湯或飲料」比預期高,自己有意識到要控制,很棒。

根據低分前五名,主要是起床困難、運動頻率、沒有讚美他人的習慣。

另外,比預期得好的是:抄經且注意筆感(83%),不喝甜湯或飲料(81%),請繼續保持或提升。

比預期得差得是:只盛一道主菜,其他量少點(44%),非正餐時間不吃點心(50%)。看來我對吃的真的挺有執念的

 

二、感受面:過程中有哪些記憶深刻的地方?帶來哪些影響?

正面:

  1. 找到一個避免自己不運動的方法,找好有興趣的帶動影片,放在複盤旁邊,或者先找好短的,早上起來做。定20點的鬧鐘也有用,時間到了就會知道要站起來,雖然還是會摸摸摸,不會立刻就做運動。
  2. 找到快速消化稍後觀看的方法,用memo一次轉10部,然後看中文字幕。(用來練習英文聽力和學習操作技巧的不適用)(但還是要花不少時間,所以清稍後觀看的進度緩慢)(只試過一次,但還是自己看影片比較會吸收)
  3. 覺得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有增加,譬如亞菁在找綁線,我能立刻提議可以用橡皮筋綁;以及挪動除濕機的位子,來吹乾衣物(明明很簡單,怎麼之前沒想到);被褥換個方向折,就不會一直碰到地板(但會掉還是會掉)

負面:

  1. 早上如果沒有準時起床,會心情不好,覺得自己又來了。

 

三、精進面:怎麼調整目標或設計,能優化管理、實際有效、在不降低預期的基本條件下增加達成度?

新增習慣:

  1. 安排早起要做的事>有預期要做的事,應該就能起床來做,而不是一直賴床

刪除習慣:

  1. 提醒自己不翹二郎腿、站三七步、頭前傾,抬頭紋>沒有計數需求,就不放了
  2. 提醒自己縮腹夾屁股、檢查數據>同上
  3. 飯後站立5分鐘>已養成習慣
  4. 休閒時間不開漫畫或小說

改變習慣:

  1. 讚美1人>讚美或關心或幫助他人
  2. 拉身肩頸脖子>拉身肩頸脖子1首歌
  3. 慢慢吃飯,細嚼慢嚥>每一口嚼12下
  4. 看書>看書或紀錄片(寫筆記)

四、睡前複盤的總結(交給LM分析)

這份2月份的每日復盤記錄了您在工作、個人成長及生活上的多個面向。工作方面,重心多在週年慶的籌備與簡報修改,以及Q1-PL會議資料的準備和應對內控自評被稽核提出的問題。您展現了積極的工作態度和責任感,例如超前完成Q1-PL大表及主動協助計管課。

個人成長方面,您持續追蹤並努力養成好習慣,並反思每日的情緒與行為。您也積極學習新事物,例如找尋行李箱鎖的開鎖方法和研究AI工具。對於人際關係,您有主動維繫情誼,但也記錄了與同事間的摩擦與不快。

建議改善之處包括:在工作上,可以提升處理報表和分析資料的速度,並更果斷地專注於重要事項,減少在不必要的事務上花費時間。在個人方面,需注意時間管理,減少在社群媒體上過度瀏覽,並學習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此外,對於工作流程中不合理之處,或許可以更委婉地提出,並持續精進與同事的溝通方式.

五、小結:對這個微習慣記錄挑戰的期待微調和執行力的整體評估

2月底3月初因為有出國,所以有好幾天沒有算入,用18天去平均。回來後可能還有點沒有進入狀況,像是起床和副業的執行狀況都不甚理想。另外,要為之後去南湖大山做準備,要加強運動,以及又有想買的立體書了,為了能安全下山及達標後買立體書,我會繼續努力的!!

備註:周挑戰已完成項目

1.       心經21x2周

2.       英文3x5(+作筆記+寫作各5分鐘)

3.       英文朗讀*2周

4.       未來日記中日英*2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光臨~如果我的文字有觸動你的話,歡迎留言分享

最新精選

殘酷物語——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青年們

這部 2018 年的 NHK 紀錄片以深圳的「三和大神」為觀察對象,挖掘遊走在人力市場的日薪青年的處境。在科技、進步、機會多等印象的背後,這個城市裡還有這麼一群年輕人離鄉背井浮潛其中,他們對食宿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