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019

公娼啓示錄——她們遍體鱗傷地掙扎於冷漠的暴力


 〈公娼啓示錄〉是蔡崇隆導演2001年的作品,可以在公視的youtube看到全片。如同蔡導演早期新聞報導式的紀錄片手法,這部片也是以人物的故事和事件的始末,輔以分段串接出影片的要旨,呈現出公娼的境遇與抗爭的過程。

👉到公視看片

首先登場的是抗爭領袖麗君阿姨,她42歲從娼。1997年臺北市長陳水扁於議會上髮夾彎聲稱公娼有違人權妨礙社會,立即作廢已經發放的妓女證,使得妓女們開始了長達兩年的娼權戰爭,而她們的訴求,僅僅是延長妓女證取消的時間,甚至不要用市民稅金來補助亦可,但從街頭宣傳與一位婦女爭執的對話中,可以看到一般民眾對公娼/妓女抱有的狹隘偏見,認為她們是不努力、不要臉。

接著我們看到了華西街的娼館,裡頭挺有制度的,主人房、執業房、牌子筒等,在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的周佳君和女工團結生產線的王芳萍的解說下,可以知道娼妓的工作環境以及面對的困境——一方面是來自政府法規制度的國家暴力,另一方面則是來自社會價值觀的污名。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學生老師的幫助下奮而投入抗爭的娼妓們,面對的是在媒體上的曝光與承受社會輿論的巨大苛刻,片中輔大心理系夏林清老師說“抗爭是她們生命中的巔峰經驗。”不管對毫無知識財力後援的娼妓如此,對一同參與的師生亦是如此。

後續又帶出兩位公娼的故事,年輕娼妓的代表白蘭和黑貓,她們不得已從娼以養活孩子、支助家庭。有機會轉型賣檳榔的白蘭努力適應新的工作,多年後終於回鄉的黑貓淚崩了乾媽。影片進入尾聲,是2000年的人權影展,請娼妓現身說法,還有「文萌樓」揭牌,彷彿有越來越多人正視這段極少被述說的工作場域及其背後的文化與歷史脈絡。


(中間有一段去扁帽工廠喝咖啡的段落我其實看不懂。猜測“進到工廠”有其政治的象徵意義。)

片中有幾個安排非常有趣。譬如在街頭與麗君阿姨對罵的路人阿姨,“好命”的她將娼妓貼上“不要臉”、“不肯吃苦”、“拿了輔導金還不聽話”的標簽,揭露普羅大眾對娼妓的刻板印象,也血淋淋的暴露了埋藏在冷漠之後的拒絕與鄙夷。

另外則是安排了老師、知識份子,為娼妓抗爭運動的難處和意義下了教科書般的回饋,包括“在過程中回觀自己”、“看到大眾的態度”等等。作為已成為過去的“公娼制度”、成為古蹟的公娼館,後人得以緬懷的也僅剩零星的物質與遙遠的故事了。

中間有幾個段落好似挺有深意,但卻點到為止,譬如「公娼或妓女」用字的差異、“回台東再介紹女孩過來”、違憲的陳市長與河蟹的林主席等等,其實也都還能再往下發展更多支線,但導演很聚焦的專注在事件和幾個要角,並未對相關觸及的議題多所著墨。

最後,我想談談“公娼制度”這個被髮夾彎取消的法規,老實說,我認為有公娼的設立和管理反而是進步社會的一環,因為私娼難以禁絕,而公娼在衛生和管理上反而多了一層保障,這些女性不偷不搶,憑勞力換取金錢,何錯之有!如同《安娜·卡列妮娜》中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的無匱,也只是家庭環境、教育環境、各種幸運下的總和,而她們生命中的悲情與奮鬥卻是如影隨形的片體鱗傷,這些故事或許沒人在乎,但至少,我們能多給予一些同情與同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光臨~如果我的文字有觸動你的話,歡迎留言分享

最新精選

殘酷物語——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青年們

這部 2018 年的 NHK 紀錄片以深圳的「三和大神」為觀察對象,挖掘遊走在人力市場的日薪青年的處境。在科技、進步、機會多等印象的背後,這個城市裡還有這麼一群年輕人離鄉背井浮潛其中,他們對食宿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