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偽裝的外表其實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最好小心看待我們虛飾的外表。」
點此到讀冊TAAZE購買 |
哈兒執著於尋找「bosom friend」,沉迷於對「死亡」的思索,與愛好刺激,享受主控權的巴瑞一拍即合,兩人成為伴侶。然而一次爭執後,巴瑞車禍死亡,哈兒因此情緒崩潰,難以自己,不只變女裝到太平間看遺容,更為了承諾,夜闖墳墓在巴瑞墳上跳舞。褻瀆死者被捕後,結局開始了這個故事,由哈兒執筆寫下的前因後果,以及社工雅特金小姐的對談報告,構成了這本小說。
哈兒如《麥田捕手》中霍登般自說自話的敘述,卻比起霍登更加理性而瘋狂,看似矛盾的這兩個詞,巧妙地展現在哈兒身上──他迷惘未來、思索死亡、推敲自己的執著等,正常、理性;然而偏執的追尋「魔術豆子」、為巴瑞的死亡支離破碎,堅持跳舞等,卻是扭曲,瘋狂──如此的矛盾,或許也是招喚讀者、呼應真實人生的所在!
哈兒自小所執迷的「魔術豆子」是貫串全文的線索。從電視劇中歃血為盟的友情想像,到聖經中隱晦的暗示,對他來說,「魔術豆子」的意涵究竟是什麼?他回憶哈維、尼爾的失格,坦言海上搭救的那時,他的反應是有預謀的;他在與巴瑞的相處中感應到他所認同的魔術豆子,卻也是因為他對此的想像與投射,使得他盲目……而最終的問題是,究竟是什麼動力,使得他對「魔術豆子」有無比的嚮往與追尋?
而通篇營造的死亡,則讓人無法忽視。作文中的家族墓園、巴瑞家如棺木的浴缸、巴瑞死去的父親、巴瑞的意外死去、哈姆雷特無法回憶的煎熬…,一再地縈繞死亡意象。同樣在死亡意象上有所著墨,與《巧克力戰爭》不同的是,它連主角也深受死亡吸引,迷戀的思索死亡。
場景及人物的描寫是本書的特色。在海上的搭救、幫助醉漢的那晚、變女裝的打扮,有如電影場景般生動突出。而人物,則是呼應了馮內果如上引的名言,從哈兒自鄙怯弱膽小,到因凱莉之言,反思自己只不過是將想像投影在巴瑞身上,愛著自己想像的人物。隱而不彰的是巴瑞是否也有個虛飾的外表?以及,哈兒的自述中究竟有多少坦白?是否,這份自述不過是他關於死亡的另一篇作文?
凱莉關於兩人人格及追尋的醍醐灌頂,在我看來頗多此一舉。如此的定論,就像將人物定型了。當凱莉此言一出,而哈兒也聽入心底,看似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如此,給了了合情合理的正確答案,而少了些讀者自尋推敲,探索的空間。
據作者之說,本書的動筆動機來自某篇新聞報導。眾人可能一瞥即過,不放在心上的一小則新聞報導,反倒啟發了艾登‧錢伯斯寫下這部小說。他揣想跳舞的動機、描繪角色的作為,將荒謬的社會事件,作為探討同性情感、執著、死亡的青少年小說題材。思考,然後行動,造就本書的誕生,刺激無數讀者,也成就了作者的盛名,而更讓本書突破向來青少年小說框限的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讀者而寫」,錢伯斯如此表示。
看完這本小說,還有許多疑惑如幽靈般纏繞著我──在遊樂園打群架的那景,具有什麼含意?哈兒所追求的,到底是同性刻骨銘心的友情,還是發生肉體關係的愛情?另外與以往同性戀小說會出現的情節很不同的是,情節中沒有出現受到同儕、社區、長輩排斥、嘲笑、責備等的描寫,是因為眾人視而不見,還是因為哈兒根本不在乎呢?
總而言之,《在我墳上起舞》是本讓人鬱悶的小說,它看似清晰有條理,卻無處不透露瘋狂與荒謬;看似純粹隱晦,卻難逃執迷與死亡的幽靈。「愛情對我不太重要,什麼才是重要的?堅定地與命運談條件。」這是一切的解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光臨~如果我的文字有觸動你的話,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