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13

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

如書末,《偷書賊》的作者馬格斯‧朱薩克所說,這真的是一本「能用很多方式逗我們笑」的書!

點此到讀冊TAAZE購買



主角是個印第安小子,他的生活本身就是難題──身體的缺陷、貧窮鬱卒的家人、無望的未來…,而故事的轉折,來自P先生的一席話,他決定轉學到白人學校。這一舉動,讓他得要面對更加艱辛的難題:摯友羅迪的敵意、保留區人們的鄙夷、新學校的人際、增加的花費…這讓他異常的孤單、無援,兩面不是人!
幸好他是個聰明的印第安小子,在課業上無須擔憂,在籃球上的突出表現,也讓他得到同儕的認同。「石化木」事件後認識能夠分享「怪胎感」的高弟,舞會後發現大哥大洛傑仁慈的一面,阿嬤之死看到真心關懷他的潘那洛普…,能夠建立自信,讓他的校園生活不至於太糟。而與保留區的抗衡問題,則在籃球賽中表露無遺。第一場賽是客隊,被視為叛徒的他一下就被惡意撂倒,甚至得要吞下明目張膽的「作弊計分」的羞辱。第二場賽是主隊,他被分派阻止羅迪得分的重責,他的確做到了,第一球便下馬威,也得到了勝利。他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儘管隨後也感受到罪惡感的沉重。真的是「蘋果」嗎?繼續如此對嗎?這是他心中不停歇的掙扎。

痛失三位親友則讓他思考印弟安族群的未來──被酒駕撞死的阿嬤、為酒爭執的尤金、醉到不知逃命的姊姊──印地安族群不被重視、期待,只有無盡的屈辱、歧視、隔離,他們只能在彷彿集中營的保留區中用酒精麻醉自己,等著死亡結束沒有夢想的一生。無力的生命,無奈的死亡,如實地描繪出印弟安族群的狀況,讓人不禁反思,對原住民總會有「酒鬼、暴力」的刻板印象,然而,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而成──殖民下的排擠、等級意識下的歧視、被剝奪的機會、「客體化」的形象建構?種種結構及環境因素又是怎樣造成的!

看到書名時便會聯想到這是一本關於「歧視」議題的書籍──印地安 v,s 白人──不同的名字、隔離的居住的、不平等的生活條件!不過,惡搞一般,文中作者也用不同層面及層次表達了「歧視」──視白人女孩「落難少女」般的另眼相待,何嘗不是一種「種族歧視」!

正面的人格特質是作者有意突顯的部分吧!首先,是他有改變的勇氣,毅然決然決定到白人學校就學;第二,是他有面對難題的堅毅,與健壯的洛傑PK時,與保留區代表隊對抗時,他不是逃避、放棄,而是吐一吐,上場!然後,他也擁有自己一套平復傷痛的方法,遇到混帳老師不尊重死者的說法、聽到姊姊醉死的噩耗時,他的反應是出乎人意料之外的狂笑、狂笑、狂笑!笑是因為他不想接受現實,笑是因為他終於接受了現實,笑也是因為他能夠體會到真實!大笑、插畫,這是屬於他的「儀式」。

這是一個關於青少年對愛情、對親情、對友情的感受,對生死、對人生態度、對族群未來的思考;這是一個拼命地逃脫出「看不到希望的繭」的故事,掙扎挑戰、不斷戰鬥的故事。對阿諾是如此,對「落跑瑪俐」是如此,對所有邊緣之人也是如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光臨~如果我的文字有觸動你的話,歡迎留言分享

最新精選

殘酷物語——三和人才市場~中國日薪百元的青年們

這部 2018 年的 NHK 紀錄片以深圳的「三和大神」為觀察對象,挖掘遊走在人力市場的日薪青年的處境。在科技、進步、機會多等印象的背後,這個城市裡還有這麼一群年輕人離鄉背井浮潛其中,他們對食宿毫不...